胁肋灼痛多由肝胆湿热或肝阴不足引起,根治需辨证施治。 关键中药包括龙胆泻肝汤(清肝胆湿热)、一贯煎(滋阴柔肝)等经典方剂,配合疏肝理气药如柴胡、黄芩,以及活血化瘀药如延胡索、川楝子,可有效缓解症状并调理根本。
-
肝胆湿热型:表现为胁肋灼痛伴口苦、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推荐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等),清热利湿的同时疏肝止痛。若兼便秘可加大黄、枳实通腑泻热。
-
肝阴不足型:症见胁肋隐痛或灼热感,伴头晕目涩、五心烦热。一贯煎(生地、沙参、枸杞等)为主方,滋阴养血,佐以玫瑰花、佛手疏肝不伤阴。
-
中成药选择:湿热证可用柴胡舒肝丸或龙胆泻肝丸;阴虚者选杞菊地黄丸。但需注意,中成药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
辅助调理:配合穴位按摩(太冲、期门穴)和春季养肝食疗(茵陈茶、枸杞粥),避免辛辣油腻,保持情绪舒畅,亥时前入睡助肝血归经。
提示:胁痛若持续超1周或出现黄疸、剧痛,需及时就医排查胆囊炎等器质性疾病。中医强调个体差异,方剂需专业医师辨证调整,切勿照搬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