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员工缴纳医保时,员工生病产生的医疗费用需自行垫付,但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并要求单位补缴社保。遇到此类问题,员工应第一时间收集证据,了解自身权益,通过合法渠道解决医疗费用报销难题。
一、医保缴纳是企业的法定义务
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企业必须为员工办理社保登记并按时足额缴纳医保费用。未缴纳医保属违法行为,员工有权向当地社保部门或劳动监察机构投诉。若因单位未缴费导致无法报销,员工可要求企业承担相应医疗费用。
二、生病后的医疗费用处理方式
- 保存完整就医凭证:收集病历、发票、用药清单等材料,作为后续索赔依据;
- 申请医保补缴追溯:通过劳动仲裁要求单位补缴社保后,持补缴凭证向医保中心申请手工报销;
- 城乡居民医保补救:若单位长期未参保,可立即以个人身份参加户籍地城乡居民医保,次月生效后报销部分费用。
三、法律维权具体流程
- 劳动监察投诉:携带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等证据,向用工所在地人社局提交书面投诉,要求单位补缴;
- 申请劳动仲裁:针对已产生的医疗费用损失,可主张由用人单位按医保报销比例赔偿;
- 民事诉讼途径:若单位拒不执行仲裁结果,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并申请强制执行。
四、临时医疗救济渠道
- 申请医疗救助:持低收入证明向户籍地民政部门申请临时救助;
- 工会帮扶申请:企业设立工会的,可申请职工互助医疗保障金;
- 商业保险替代:通过支付宝“惠民保”等普惠型保险,弥补医保缺失期间的住院费用缺口。
员工遭遇企业断缴医保时,务必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1年内申请仲裁,同时继续督促单位完成社保补缴。日常工作中应注意保留工资条、考勤记录等劳动关系证明,及时通过“12333”社保热线查询单位缴费情况。用人单位若持续不缴纳医保,将面临欠缴金额1-3倍罚款,并被列入社保失信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