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放射科设置规范的核心在于安全防护、流程优化、分区管理三大原则,需严格遵循国家及地方标准,确保医患安全与诊疗效率。关键亮点包括:机房屏蔽需达2mm铅当量以上、MRI设备需远离电磁干扰源、核医学科必须独立分区,以及新建项目优先选址地上层等硬性要求。
-
选址与布局
放射科应位于医院中心区域,便于门诊与住院患者分流。新建项目优先设置地上层,地下选址需配备开放式安全通道。核医学科需独立分区,避免与产科、儿科相邻,并设置单独出口。急诊共用设备时,需就近设置独立通道。 -
功能分区与流线设计
按控制区(机房)、监督区(控制室)、非限制区(候诊区)严格划分,实现医患分流。患者流线从登记到检查需单向流动,避免交叉感染。MRI机房需靠外墙布置,磁中心半径6-9米内禁止大功率设备干扰。 -
机房建设标准
不同设备机房面积与防护要求各异:CT机房需≥260㎡、墙体防护达3mm铅当量;DR机房需≥20㎡、防护门需2mm铅当量。新建机房宜采用混凝土浇筑,改建可采用铅板或防护涂料。 -
安全与环境卫生
机房需配备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工作状态指示灯及门机连锁装置。通风系统需防腐蚀,温湿度控制在18-26℃、30%-70%。注射室、污物间需独立设置,避免污染扩散。 -
信息化与机电配套
需为影像科配置独立网络汇聚机房,读片室每工位设万兆光纤。设备电源需单独回路供电,避免与空调、照明电路混用。
医院放射科建设需以防护安全为底线,结合设备特性与诊疗流程科学规划,同时预留升级空间以适应技术发展。定期监测辐射水平与环境卫生,确保长期合规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