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大补针的扎针顺序需根据季节变化调整,具体如下:
一、季节与穴位顺序
-
春季
第一针震位(肚脐周围),第二针离位,第三针兑位,第四针坎位。
-
夏季
第一针兑位,第二针震位,第三针坎位,第四针离位。
-
秋季
第一针离位,第二针震位,第三针坎位,第四针兑位。
-
冬季
第一针坎位,第二针震位,第三针兑位,第四针离位。
二、穴位功能与定位
-
震位 :对应肝脏,调节气血。
-
离位 :对应心脏和小肠,平衡心火。
-
兑位 :对应肺部,促进呼吸。
-
坎位 :对应肾脏和膀胱,滋阴降火。
三、注意事项
-
进针深度 :需在赤白肉际(肚皮表皮与肌肉交界处)进针,以平衡阴阳。
-
适用人群 :
-
青少年可配合常规十全大补针(12针);
-
成人建议在青少年基础上加调心、肝、脾、胃、双肾及双大横的八针(共20针);
-
中老年人可考虑在原基础上加关元、命门等穴。
-
-
禁忌 :
-
孕妇、体质虚弱者需谨慎;
-
针刺后注意保暖,避免感染。
-
四、总结
十全大补针通过四季调整穴位顺序,配合五行生克原理,达到补虚损、调阴阳的平衡。实际操作建议由专业中医师指导,以确保安全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