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衰竭需根据具体类型选择针对性药物,最快最有效的治疗取决于病因和休克类型。例如,脓毒性休克首选去甲肾上腺素,过敏性休克需立即肌注肾上腺素,心源性休克可能需联合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酚丁胺)和血管加压药。关键原则是早期识别休克类型、纠正原发病因,并严格遵循个体化用药方案。
- 脓毒性休克:以去甲肾上腺素为一线药物,能快速提升血压并改善器官灌注。若效果不足,可联用加压素或肾上腺素。同时需在1小时内启动抗生素治疗,并监测血乳酸水平调整剂量。
- 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是救命药,首选大腿外侧肌注(0.3-0.5mg),严重者需静脉输注。辅以快速补液(晶体液)和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激素(氢化可的松)可缩短病程。
- 心源性休克:需结合超声心动图明确病因。寒冷潮湿型(低心输出量)常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血管扩张型需优先提升外周阻力,加用正性肌力药物(如米力农)。
- 神经源性休克:去甲肾上腺素联合液体复苏是核心,因交感神经张力丧失需通过药物代偿。
- 梗阻性休克(如肺栓塞):抗凝或溶栓治疗是根本,药物仅辅助维持循环,需紧急解除梗阻因素。
提示:循环衰竭的用药必须在医院监护下进行,自行用药风险极高。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并配合病因治疗(如感染控制、血运重建等)。日常预防包括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衰),避免过敏原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