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损伤修复基因是细胞内负责识别和修复DNA损伤的关键蛋白,其功能缺失或突变与多种疾病(尤其是癌症)密切相关。以下是主要类型及代表性基因的
一、核心修复蛋白基因
-
TP53
- 肿瘤抑制基因,负责调控细胞周期和凋亡,对DNA损伤(如紫外线、化学物质)敏感,突变后易导致癌症。
-
PTEN
- 同样为肿瘤抑制基因,通过负调控细胞生长信号传导修复DNA损伤,其失活与多种癌症相关。
-
MutS
- 错配修复(MMR)蛋白,识别DNA复制过程中的错配碱基对(如G→C错配),与UvrD共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
-
UvrD
- 解旋酶修复蛋白,负责解开DNA双链以修复由MutS识别的错配,与复制系统协同作用。
-
MutL
- 与DNA聚合酶III相互作用,促进错配修复过程中的DNA链重组,确保遗传信息准确性。
二、其他重要修复机制相关基因
-
AlkA
- 修复DNA甲基化损伤(如3-甲基胞嘧啶)的酶,属于直接修复途径。
-
Glycosylases
- 识别并切除DNA糖基化损伤(如氧化损伤),原核生物中包括Fpg、MutY等。
-
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NER)
- 通过X射线修复酶(如XPC)切除DNA大片段损伤,涉及多个辅助蛋白。
三、其他相关基因
-
XPC :NER途径中的关键酶,对紫外线诱导的DNA损伤敏感。
-
BRCA1/2 :肿瘤抑制基因,参与DNA修复和细胞周期调控,与乳腺癌、卵巢癌等疾病相关。
四、修复途径补充说明
-
碱基切除修复(BER) :由APER蛋白识别损伤位点,通过AP酶切除单链后由Lig III修复。
-
非编码RNA调控 :如ncRNA可调控DNA修复蛋白的表达,参与修复过程的精细调控。
注 :人类缺乏光活化修复系统,主要依赖上述蛋白进行DNA损伤修复。若修复机制失活,易导致基因突变积累,增加癌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