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门是北京历史悠久的城门建筑,其名称和意义可归纳如下:
一、名称含义
-
“广安门”的寓意
取自“广为安宁”之意,体现古代对和平稳定的追求。明代时称“广宁门”,道光年间为避清宣宗旻宁讳而改称“广安门”。
-
与“彰义门”的关系
明代时,广安门曾被称为“彰义门”,与金中都城的彰义门相对,两者虽名称相近但分属不同城市(北京与金中都)。民间因地理位置接近,仍习惯使用旧称。
二、历史地位与建筑特色
-
建筑规格
作为明清北京外城唯一向西开的城门,广安门城楼为单檐歇山式灰筒瓦顶,面阔三间(13米),进深一间(6.6米),连城台高16.6米。1956年拆除时,其规模与永定门相当。
-
功能与演变
-
明代为南方各省进京主要通道,1756年(乾隆三十一年)因地位重要改建为高规格城楼。
-
清代成为北京外城七座城门之一,兼具军事防御与交通枢纽功能。
-
三、文化象征与现代意义
-
历史记忆
广安门是北京城市发展的见证者,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与城市格局仍留存痕迹。
-
文化自信的象征
广安门医院坐落于其附近,延续了中医文化守护民众健康的使命,成为文化自信的现代体现。
广安门不仅是北京古城的重要物理存在,更承载着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