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医保支付方式以多元复合式体系为核心,结合总额预算管理、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及按床日付费等多种模式,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具体特点如下:
一、主要支付方式
-
总额预算管理
通过设定年度医保基金总额,对医疗机构进行总量控制,引导医疗机构合理诊疗,降低不必要医疗支出。
-
按病种付费(DGRs)
对常见病、多发病制定统一支付标准,2018年起全面推行,2020年覆盖所有医疗机构。例如,某病种支付标准根据诊疗项目、药品费用等综合计算。
-
按人头付费与按床日付费
针对长期、慢性病住院及特殊护理需求,按人头或床日计算费用,控制住院成本。
-
其他创新支付方式
包括日间手术、恶性肿瘤放化疗日间病房等特殊病种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探索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试点。
二、报销比例与自付标准
-
在职职工 :45岁以下按75%支付,45岁以上(含)按80%支付,退休人员按90%支付。
-
退休人员 :门诊、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达70%以上。
-
其他群体 :如孕产妇产前检查费补助限额提高至300元(2024年起)。
三、支付方式改革成效
-
覆盖范围 :2023年参保率97.8%,门诊费用基金支付比例85%左右,居民医保70%以上。
-
便捷性 :推广医保刷脸支付,覆盖10余个区县40多家基层卫生院,支持手机APP、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等渠道线上缴费。
四、未来展望
- 计划到2025年实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覆盖,进一步完善DRGs付费机制,探索将更多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以上信息综合了政策文件及政府公开数据,确保权威性和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