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湖脉学》记载的病脉共有27种,涵盖浮、沉、迟、数等基础脉象及其复合脉,系统揭示了脉象与疾病的关联规律。以下从核心分类与临床意义展开说明:
-
基础脉象分类
李时珍将病脉分为27种,包括浮脉(轻取即得)、沉脉(重按始现)、迟脉(一息三至)、数脉(一息六至)等,每类脉象对应特定生理或病理状态。例如,洪脉主阳热亢盛,芤脉提示失血伤阴,革脉多见于亡血失精。 -
复合脉与病症关联
通过兼脉(如浮数、沉弦)综合判断复杂病情。如浮数脉常见于表热证,沉弦脉多与肝郁气滞相关。真脏脉(如雀啄脉、屋漏脉)则预示脏腑衰竭,属危重症候。 -
临床诊断价值
脉象组合能更精准辨证,如浮缓脉主表虚证,沉细脉提示里虚血弱。脉诊需结合四诊合参,避免单一脉象误判。
掌握这27种病脉及其变化规律,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关键基础,需通过长期实践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