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呼吸训练:
- 腹式呼吸:放松状态下,将一只手放胸部,另一只手放腹部。用鼻吸气,让腹部隆起,感受腹部的手被抬起;用口呼气,腹部内陷,尽量把气体呼出。每天进行 3 组,每组约 10 分钟,可增强膈肌力量,提升肺通气量。
- 缩唇呼吸:用鼻吸气后,通过缩唇(类似吹口哨状)缓慢呼气,尽力延长呼气时间,吸呼比保持 1:2 或 1:3 。每小时练习 5 分钟左右,能防止呼气时小气道过早塌陷,利于气体排出。也可借助吹泡泡、吹羽毛等趣味方式辅助训练。
- 低强度有氧运动:
- 散步:选择平坦道路,保持适宜步伐与呼吸节奏。若有便携氧疗设备,在血氧饱和度≥90% 时进行,避免过度劳累,逐步增加散步时间与距离,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耐力。
- 空中蹬腿:仰卧在床上,抬腿模拟骑车动作,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增强腿部肌肉力量,减轻心脏负担,对呼吸功能改善有辅助作用。
- 踝泵运动:每小时活动脚踝 20 次左右,通过踝关节屈伸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预防血栓形成,保障血液循环顺畅,为呼吸功能的维持与改善提供良好基础。
- 抗阻训练(上肢为主):上肢肌肉群和辅助呼吸肌关联紧密。可采用弹力带扩胸运动,选用黄色或绿色低阻力弹力带,每周进行 3 次。训练时,双手握住弹力带两端,缓慢向两侧拉开做扩胸动作,重复多次,能增强上肢及辅助呼吸肌力量,改善呼吸动力。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了解呼吸功能衰竭与运动改善的关系。要是你还有其他疑问,比如不同运动的具体执行细节,或者想知道运动频率的调整方法,都能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