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性间歇跛行,主要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无力、疼痛、跛行,坐下或蹲下休息片刻后症状缓解,可继续步行,但再走一段距离后又出现上述症状。它可能是以下这些疾病的症状:
- 腰椎管狭窄:当腰椎管内空间减少压迫脊髓和神经根时,会导致脊髓供血不足、缺氧,进而引起脊髓性间歇跛行。患者常伴有腰部后伸时疼痛加剧,前屈时症状减轻的特点。
- 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向后方突出,压迫硬膜囊和神经根,除了导致腰部疼痛外,还可能引发下肢麻木、无力,进而出现脊髓性间歇跛行。通常患者在弯腰、咳嗽、排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时,症状可能加重。
- 腰椎滑脱:相邻两节腰椎之间相对位置异常移动,致使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引发疼痛和功能障碍,产生脊髓性间歇跛行。严重时,患者可能会有腰部活动受限、下肢放射痛等表现。
- 腰椎骨质增生:作为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腰椎关节边缘形成的骨刺,可能刺激周围软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和疼痛,部分患者会出现脊髓性间歇跛行症状。一般在长时间行走、劳累后症状明显,休息后可缓解。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长期高血糖会损伤神经,导致感觉减退和肌肉力量减弱,引发脊髓性间歇跛行。患者还可能伴有肢体麻木、刺痛、感觉异常等,下肢症状往往比上肢更明显。
- 脊髓血管畸形:脊髓血管的结构和形态异常,影响脊髓的血液供应,可导致脊髓性间歇跛行。可能伴随有肢体的感觉和运动障碍,严重时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多由维生素 B12 缺乏引起,影响脊髓后索和侧索,出现下肢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可表现为脊髓性间歇跛行。患者常伴有贫血等其他维生素 B12 缺乏的症状。
如果出现脊髓性间歇跛行症状,务必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便明确病因并尽早治疗,避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