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伴腹泻是消化系统异常的常见信号,可能由感染、食物中毒、肠易激综合征或严重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肿瘤)引发,典型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后排便、粪便性状改变(水样/黏液/脓血便),且可能伴随发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
感染性因素:细菌(如沙门菌、痢疾杆菌)、病毒(轮状病毒)或寄生虫(阿米巴原虫)感染是急性腹痛腹泻的主因,起病急骤,常伴呕吐、发热,集体发病需警惕食物中毒。
-
非感染性病因:
- 肠易激综合征:情绪或饮食诱发,腹痛后腹泻可缓解,粪便无脓血但含黏液,反复发作但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 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导致慢性腹痛、黏液脓血便,伴贫血、消瘦,需内镜确诊。
- 肿瘤或中毒:大肠癌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后期出现便血、肠梗阻;化学或食物中毒则伴随特定毒素暴露史。
-
伴随症状的警示意义:
- 紧急情况:高热、休克、血便或剧烈腹痛提示严重感染、肠穿孔等,需立即急诊。
- 慢性预警:体重骤降、夜间腹痛或腹部包块需排查肿瘤、结核等慢性病。
日常若反复出现腹痛腹泻,应记录诱因(如特定食物、压力)并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