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但并非正常现象,长期不治疗可能引发高血压、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关键亮点:①分为阻塞型/中枢型/混合型三种类型 ②典型症状包括夜间憋醒、白天嗜睡 ③可通过睡眠监测确诊 ④持续正压通气(CPAP)是主流疗法。
-
类型区分
阻塞型由气道塌陷导致(占80%病例),中枢型与大脑信号传导异常有关,混合型兼具两者特征。打鼾人群中有20%-40%存在呼吸暂停,肥胖者风险增加3倍。 -
危害警示
每次呼吸暂停会使血氧饱和度下降4%-8%,整夜可能发生数百次。长期缺氧导致血管收缩,5年以上患者中风概率提升2.7倍,糖尿病患者病情恶化速度加快60%。 -
诊断标准
医学定义:每小时呼吸暂停+低通气≥5次(AHI指数),其中重度指AHI≥30次。居家可用智能手环初筛,但医院多导睡眠监测仍是金标准,需记录脑电/眼动/肌电等7项参数。 -
干预方案
CPAP呼吸机有效率超90%,需每晚佩戴4小时以上。轻度患者可尝试减重、侧卧睡姿或口腔矫治器,手术适用于扁桃体肥大等解剖结构异常者。
早筛早治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若晨起头痛、记忆力减退持续1个月,建议尽早就诊耳鼻喉科或睡眠中心。夜间血氧低于90%属于高危信号,需48小时内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