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法院发出的举证通知书是诉讼程序中的重要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依法履行举证义务。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法律义务与责任
-
举证责任的基本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举证责任。若不提供证据,法院将无法支持其主张。
-
逾期举证的后果
超过举证期限提交的证据,法院一般不予采纳。若因客观原因逾期(如不可抗力),需提供合理说明,仍可能被训诫、罚款或不予采纳。
二、对举证通知书的处理要求
-
必须接收与审查
法院通常通过电话、邮件或送达地址确认等方式发送举证通知书,当事人需确保及时查收。若故意不接收(如不接电话、不签收),可能被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
按期限提交证据
举证通知书会明确举证期限(通常为15日),当事人需在此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逾期未提交,法院将依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处理。
三、特殊情况处理
-
客观原因无法举证 :若因自然灾害、突发疾病等客观原因无法按时提交,应及时向法院说明情况,申请延期。
-
代理诉讼 :当事人可委托代理人代为提交证据,但需提供授权委托书。
四、法律后果
-
主动承担败诉风险 :不举证或逾期举证可能导致主张无法成立,承担败诉后果。
-
法官中立性原则 :法官不会主动要求当事人提供证据,举证义务是法定的,与法官无关。
建议 :收到举证通知书后,应尽快整理证据材料并按时提交。若对举证期限或证据要求有疑问,可咨询专业律师,避免因程序问题影响诉讼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