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酶分泌或排出量降低通常需要治疗,尤其是当症状明显或存在基础疾病(如慢性胰腺炎、胆道疾病)时。关键亮点包括:胰酶不足会导致脂肪泻、营养不良等消化问题;长期未治疗可能引发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等并发症;胰酶替代治疗(PERT)是核心手段,配合饮食调整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
症状与危害
胰酶分泌不足时,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无法充分消化,表现为腹胀、脂肪泻(粪便油腻恶臭)、体重减轻。长期营养吸收不良可能导致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D、A)、骨质疏松,甚至增加心血管风险。 -
常见病因
慢性胰腺炎(酒精性或胆源性)是主因,其他包括胰管阻塞、胰腺手术、囊性纤维化或药物影响。部分患者因饮食不当或胃肠功能紊乱短暂出现胰酶不足,但多数需干预基础疾病。 -
诊断方法
粪便弹性蛋白酶1检测(FE-1)是首选无创筛查,数值低于200 μg/g提示异常。影像学(CT/MRI)可排查胰腺结构病变,严重病例需结合胰腺功能试验。 -
治疗策略
- 胰酶替代治疗(PERT):每餐补充25,000–80,000单位脂肪酶,需随餐服用以提高效果。
- 饮食管理:少食多餐,选择健康脂肪(如鱼类、坚果),避免高纤维或加工食品。
- 病因控制:戒酒、治疗胆结石或糖尿病等原发病,必要时手术解除胰管梗阻。
- 生活调整与监测
戒烟酒、保持心情舒畅可减缓胰腺损伤。定期复查营养指标(如维生素水平)和症状变化,及时调整PERT剂量。
提示:若出现持续消化不良或体重下降,应尽早就医明确病因。胰酶不足虽无法自愈,但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并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