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脉高压是门静脉系统压力异常升高的病理状态,主要由肝硬化、血管阻塞或血流异常引发,典型表现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肿大和腹水,严重时可导致致命性消化道出血或肝性脑病。
-
核心机制
门静脉负责将消化道和脾脏的血液输送至肝脏,当肝脏因肝硬化等原因导致血流受阻,或门静脉本身因血栓、畸形等发生堵塞时,压力持续升高,形成门脉高压。正常门静脉压力为5-10 mmHg,超过12 mmHg即可确诊。 -
典型症状
- 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常见急症,呕血或黑便可能危及生命。
- 脾功能亢进:脾脏淤血肿大,引发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增加感染和出血风险。
- 腹水与肝性脑病:门脉高压合并低蛋白血症导致腹腔积液;毒素无法被肝脏代谢时,可能引发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 病因分类
- 肝前型:门静脉血栓、肿瘤压迫等直接阻塞血管。
- 肝内型:肝硬化占主导,肝结构破坏使血流阻力增加。
- 肝后型:如布加综合征或心衰导致肝静脉回流受阻。
- 诊断与治疗
超声、CT或内镜检查可明确病情,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是评估金标准。治疗包括:
- 药物:β受体阻滞剂降低门脉压力。
- 内镜或介入:套扎曲张静脉或TIPS手术分流减压。
- 肝移植:终末期肝病的根治方案。
早期干预原发病(如抗病毒治疗乙肝)和定期监测是关键。若出现呕血、腹水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