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脉高压是一种病理状态,不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正常情况下,门静脉压力为5-10mmHg(或1.27-2.36千帕),若超过12mmHg(或2.36千帕)即可诊断为门脉高压。其主要由肝硬化、血栓形成或血管畸形等引起,典型表现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大、腹水等,严重时可导致致命性消化道出血或肝性脑病。
门脉高压的核心危害与应对要点:
- 病因多样:肝硬化是最常见原因(占70%以上),其他如门静脉血栓、布加综合征、心衰等也可引发。肝内血管阻力增加或血流异常是直接诱因。
- 典型症状: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突发呕血、黑便,死亡率高达20%-30%。
- 脾功能亢进:脾大导致血小板、白细胞减少,增加感染和出血风险。
- 顽固性腹水:腹腔积液引发腹胀、呼吸困难,易合并自发性腹膜炎。
- 诊断金标准: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测量,≥12mmHg即确诊。无创检查如超声、CT可辅助评估血管形态和并发症。
- 分层治疗:
- 药物: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降低门脉压力,预防首次出血。
- 内镜:套扎或硬化治疗曲张静脉,急性出血时止血有效率超90%。
- 介入/手术:TIPS(经颈静脉肝内分流术)或肝移植适用于晚期患者。
提示:肝硬化患者需每6-12个月筛查胃镜和HVPG;避免粗糙食物、酒精等诱发出血因素。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延误治疗可能进展至肝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