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虚假司法鉴定时,可通过以下途径处理:
一、申请重新鉴定
-
提出申请
当事人可向作出原鉴定的司法鉴定机构提出书面申请,要求重新鉴定。若对原鉴定程序或鉴定人资质存疑,可一并提出质疑。
-
法院审查决定
重新鉴定需经人民法院依法定情形审查批准,通常仅允许一次。若法院认为原鉴定存在重大瑕疵(如程序违法、鉴定人失职等),将批准重新鉴定。
二、向司法行政机关投诉
-
省级司法行政部门
可向作出原鉴定的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投诉,反映鉴定机构或鉴定人存在违反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的行为,如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拒绝出庭作证等。
-
处理措施
司法行政部门可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对违法机构责令停止鉴定业务3个月以上1年以下,情节严重者撤销登记。
三、搜集证据推翻鉴定结论
-
主动收集证据
通过补充证据、重新质证等方式,证明原鉴定结论与事实不符。例如,提供相反证据、揭示鉴定程序漏洞等。
-
法院采信标准
在诉讼中,若当事人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原鉴定结论错误,法院可能采纳新证据推翻原结论。
四、法律后果
-
对责任人的处罚 :
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省级司法行政部门吊销执业资格并罚款。
-
虚假鉴定的法律后果 :
虚假鉴定结论不能作为法院判决依据,可能导致案件事实认定错误,需通过上述程序纠正。
五、注意事项
-
时效性 :投诉和申请重新鉴定需在法定时限内提出,通常为知道或应当知道虚假鉴定结论之日起1年内。
-
专业帮助 :建议委托专业律师协助收集证据、撰写申请材料,提高成功率。
通过以上途径,可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确保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