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引发呼吸衰竭。其核心机制是肺泡通气量与血流量匹配失衡,导致气体交换效率下降,关键症状包括紫绀、气促、乏力及血气异常,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栓塞等疾病。
-
低氧血症与紫绀
当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正常时(),静脉血未充分氧合即流入动脉系统,动脉血氧分压()显著降低,引发皮肤黏膜青紫(紫绀),活动后加重。 -
高碳酸血症与神经症状
通气不足导致二氧化碳潴留(),早期表现为头痛、烦躁,严重时出现嗜睡或昏迷(肺性脑病)。 -
呼吸困难与代偿反应
机体通过加快呼吸频率补偿缺氧,但若合并气道阻塞(如哮喘),呼吸浅快与喘息更明显,甚至出现“三凹征”。 -
潜在并发症
长期失调可导致右心负荷增加(肺心病),伴随下肢水肿、肝肿大;急性加重期易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
提示:若出现不明原因气促、紫绀或意识障碍,需及时检测动脉血气并排查肺部疾病,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