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心痛主要由心脏阳气虚衰、气血逆乱或外邪犯心所致,常见诱因包括寒冷刺激、情绪激动、劳累过度等,其本质是心脉痹阻引发的剧烈胸痛。中医认为与五脏气机失调密切相关,西医则对应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急症。
-
内伤基础与病理因素
长期心脏疾病、阳气不足或痰湿瘀血内阻是发病基础。阴寒内生可致血脉凝滞,气滞血瘀会直接阻塞心脉,痰浊内蕴则加重气血运行障碍。这些病理产物在诱因刺激下突然发作,形成“不通则痛”的厥心痛。 -
外因触发机制
寒冷刺激、暴怒焦虑、饱餐饮酒等会引发气血逆乱。例如寒冷使血管收缩加剧心肌缺血,情绪激动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压骤升,诱发心脉痉挛或斑块破裂,从而引发急性疼痛。 -
脏腑关联性病因
中医将厥心痛分为五类:肾心痛(腰痛牵背)、胃心痛(腹胀胸满)、脾心痛(锥刺样痛)、肝心痛(面青气短)、肺心痛(活动加重)。不同脏腑气逆犯心,需针对性调理本经。 -
西医病理对应
现代医学认为厥心痛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相关,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坏死。典型表现为持续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伴冷汗、濒死感,需立即溶栓或介入治疗。
预防厥心痛需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病,避免诱因。发作时立即静卧并含服硝酸甘油,若疼痛超15分钟不缓解需紧急就医,警惕心肌梗死风险。日常可配合中医温阳活血法调理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