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搏最常见的原因是窦房结功能异常或传导阻滞,导致心脏低位起搏点被动代偿,其中房室交界性逸搏最为常见,其次是室性逸搏。 这种现象本质上是心脏的生理性保护机制,避免心室停搏,但常伴随器质性心脏病或药物中毒等病理基础。
-
窦房结功能障碍:当窦房结因疾病(如心肌炎、冠心病)或药物(如洋地黄中毒)抑制而无法正常发出冲动时,低位起搏点(如房室交界区或心室)会自发产生逸搏。此类情况占逸搏病例的绝大多数,且房室交界性逸搏占比最高。
-
器质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等疾病可直接损伤心房或传导系统,导致窦房结信号传导受阻,从而触发逸搏。例如,慢性肺病患者因长期缺氧易引发房性逸搏。
-
药物与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高钾血症或酸中毒会抑制窦房结活性,同时增加低位起搏点的兴奋性,形成逸搏心律。此类情况需紧急纠正电解质或停用相关药物。
-
心脏手术或感染:心脏术后局部水肿或全身感染(如败血症)可能暂时干扰传导系统,引发一过性逸搏,通常随原发病缓解而消失。
**:逸搏本身无需特殊治疗,但需排查潜在病因。若伴随晕厥或心率过低,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起搏器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