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传导症状是心脏电信号传导系统异常导致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心律不齐、心动过缓或骤停,严重时可引发猝死。其核心问题在于心脏电脉冲生成或传递障碍,关键症状包括心悸、晕厥、运动耐力下降,部分患儿伴随发育迟缓或突发性意识丧失。
-
典型症状与识别
婴儿期可能出现喂养困难、呼吸急促,儿童期表现为易疲劳、活动后青紫或晕厥。成人患者常见心悸、胸痛,严重者夜间突发呼吸困难。杵状指(趾)和持续性心动过缓是重要体征,需通过心电图或动态心电监测确诊。 -
病因与风险因素
遗传因素占8%-15%,如家族性长QT综合征;环境因素包括孕期感染(如风疹病毒)、药物致畸或辐射暴露。妊娠期糖尿病和叶酸缺乏也会增加胎儿传导系统发育异常风险。 -
诊断与检查手段
除常规听诊和心电图外,超声心动图可排查结构畸形,心脏MRI适用于复杂病例。基因检测对遗传性传导障碍(如Brugada综合征)有明确意义,而运动负荷试验能评估运动诱发的心律失常。 -
治疗与预后管理
轻度症状可通过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控制;严重病例需植入起搏器或除颤器。90%的单纯传导阻滞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接近正常,但需终身随访。避免剧烈运动和感染是日常防护重点。
早期发现和专科干预是关键。若孩子出现不明原因晕厥或运动后异常疲乏,建议尽早就医评估心脏电生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