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尿崩症的处理核心在于补足水分、减少溶质摄入、药物干预及对症治疗。患者需通过大量补液防止脱水,同时限制盐和蛋白质摄入以降低肾脏负担,常用氢氯噻嗪联合吲哚美辛减少尿量,严重时需纠正电解质紊乱或使用抗利尿激素辅助治疗。
- 补液与水平衡管理:急性失水者需静脉补充低张液,日常需持续饮水防止高渗性脱水。儿童或老年人需密切监测尿量和体重变化,避免脱水或水中毒。
- 饮食调整:每日氯化钠摄入控制在0.5-1.0克,低盐、低蛋白饮食减少溶质负荷。避免咖啡、浓茶及高渗食物,推荐清淡饮食如蔬菜、杂粮和适量坚果。
- 药物治疗:
- 氢氯噻嗪(25-50毫克/次,每日3次)可减少50%尿量,但需注意补钾以防低钾血症。
- 吲哚美辛(25毫克/次,每日3次)与氢氯噻嗪联用效果更佳,尤其适用于高前列腺素E综合征患者。
- 抗利尿激素对部分合并中枢性尿崩的患者可能有效,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 病因与并发症处理:继发性患者需治疗原发病(如间质性肾炎或药物副作用),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长期多尿者需警惕尿路积水和肾功能损害。
提示:患者应随身携带水杯并及时补水,定期复查电解质和肾功能。若出现意识模糊、严重头痛等脱水危象,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