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端缺血是指手脚等肢体末端因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供血不足情况,主要表现为手脚发凉、麻木、疼痛,严重时会出现皮肤变色、溃疡甚至坏死。这种情况常见于动脉硬化、糖尿病并发症或雷诺氏病等疾病,需要及时就医干预。
-
典型症状表现
早期可能仅感觉手脚冰凉或轻微刺痛,随着缺血加重会出现持续性疼痛、皮肤苍白或发紫。长期缺血会导致伤口难以愈合,形成溃疡,甚至引发组织坏死(如糖尿病足)。 -
常见病因分析
- 血管病变:动脉硬化、血栓或血管炎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
- 慢性病影响:糖尿病患者易出现微循环障碍,高血压可能加速动脉损伤。
- 环境或遗传因素:雷诺氏病(遇冷后手指变白/紫)、某些自身免疫疾病。
-
诊断与治疗方向
医生会通过触诊脉搏、超声或血管造影检查血流情况。治疗包括:- 药物(扩血管药、抗凝剂)
- 手术(支架置入、血管搭桥)
-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控制血糖、保暖)。
若长期忽视肢端缺血,可能面临截肢风险。出现持续手脚异常时,建议尽早排查血管健康,尤其是“三高”人群更需定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