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端缺血是指肢体末端(如手指、脚趾)因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供血不足疾病,主要表现为疼痛、发冷、苍白甚至坏死。其核心问题在于动脉血流受阻,可能由血管痉挛、血栓或动脉硬化等病因引发,及时干预可避免组织永久性损伤。
1. 典型症状
- 疼痛与麻木:静息或受冷时肢端刺痛,活动后可能加重。
- 肤色变化:皮肤苍白或发绀(青紫色),严重时出现溃疡或坏疽。
- 温度异常:患处持续冰凉,与正常部位温差明显。
2. 常见病因
- 血管痉挛:如雷诺综合征,寒冷或情绪应激诱发动脉收缩。
- 动脉阻塞: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血流锐减。
- 外伤或压迫:外部损伤或长期姿势不当压迫血管。
3. 高危人群
- 慢性病患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血管病变风险高。
- 吸烟人群:尼古丁加速血管内皮损伤。
- 中老年人:动脉硬化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上升。
4. 治疗与预防
- 药物缓解:扩血管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或抗凝治疗。
-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保暖、适度运动促进侧支循环。
- 手术干预:严重时需血管成形术或搭桥手术恢复血流。
早期发现可通过触摸脉搏、超声检查确诊。若肢端反复出现异常,需警惕慢性缺血,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