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传导束受累是脊髓或脑干传导通路受压或损伤导致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同侧肢体运动障碍(如肌无力、痉挛性瘫痪),常见于椎管内肿瘤、脊髓损伤或炎症等病变。其核心机制是控制肌肉运动的下行神经纤维(如皮质脊髓束)受压迫,导致大脑指令无法正常传递至肌肉。
- 典型病因: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是最常见诱因,肿瘤增大会逐步压迫脊髓传导束;外伤、脊髓炎、血管畸形或退行性病变也可能损伤运动传导束。
- 关键症状:同侧病变节段以下肢体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特征(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可能伴随深感觉障碍或对侧痛温觉减退(若合并脊髓半切综合征)。
- 诊断方法:需结合MRI(明确压迫位置)、脊髓造影(显示占位病变)、脑脊液检查(蛋白含量升高提示肿瘤)及电生理评估(如运动诱发电位)。
- 治疗原则:手术切除肿瘤或减压是根本方案,急性期可辅以激素或神经营养药物;慢性期需康复训练改善运动功能,严重痉挛可考虑巴氯芬或肉毒素注射。
早期识别运动传导束受累症状(如进行性肌无力、步态异常)并尽早就医至关重要,多数病例通过及时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若出现不明原因运动障碍,建议优先排查脊髓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