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不足、费用高、条款复杂
我国健康险市场存在保障不足、费用高、条款复杂等问题,主要原因可归纳如下:
一、保障能力不足
-
产品性质偏向理财化
多数健康险产品以附加险形式存在,需先购买养老险、两全险等主险才能享受健康保障,且主险保费通常高于健康险本身。
-
保障范围有限
-
700多亿的保费中,仅有700多亿为重疾险等有限保障型产品,真正的健康保障产品稀缺且多集中在高端市场。
-
许多产品对疾病定义模糊,如特定医疗操作、罕见病等保障不足。
-
-
赔付比例与费用不匹配
部分产品赔付比例偏低,且存在高额免赔额、除外责任等限制,实际赔付金额难以满足需求。
二、行业经营问题
-
专业化程度不足
仅少数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如人保健康)开展业务,多数寿险公司因精算基础薄弱、核保流程不严等问题,导致产品责任条款不清、费率管理混乱。
-
缺乏长期服务意识
行业普遍重事后赔付轻预防管理,未形成“保险+健康管理”的协同模式,导致医疗费用管控效率低下。
-
行业自律机制薄弱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健康险工作部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无法有效规范市场行为。
三、消费者认知与市场乱象
-
条款不透明
健康险合同常包含复杂条款和含糊责任排除项,消费者难以理解理赔条件,易引发纠纷。
-
保费与收益不匹配
部分健康险保费过高,但赔付金额或附加利益不足,消费者需权衡性价比。
-
核保标准严苛
对慢性病患者、高危职业者等群体拒保或提高保费,限制了部分人群的保障覆盖。
四、政策与市场环境
-
医保覆盖不足
大部分健康险产品无法替代医保,导致基本医疗保障与商业险存在重叠或空白。
-
市场竞争加剧
为争夺市场份额,保险公司过度依赖价格战,忽视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
总结
健康险市场需通过完善产品设计、提升专业化水平、强化行业自律、优化服务流程等多措并举,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