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的简称“琼”与历史上的琼州府密切相关,其渊源可追溯至唐代。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名称起源
-
琼山的命名
海南岛古代属珠崖郡、儋耳郡,后设琼州。其名称来源于境内一座名为“琼山”的山,因山体洁白如玉得名。琼山是海南最早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唐代起便成为海南的代名词。
-
行政区划演变
-
唐朝贞观五年(631年)设立琼州,管辖海南岛及南海诸岛,成为海南正式建制行政区的开端。
-
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设立琼州府,管辖范围扩大至儋州、崖州、万州三州,琼州成为海南核心区域。
-
清代延续明制,至民国时期改为海南特别行政区,简称“琼”逐渐固定。
-
二、文化象征意义
-
自然与文化的载体
“琼”字不仅代表琼山,还衍生出琼台、琼崖、琼瑶等称谓,体现了海南独特的自然景观与文化底蕴。
-
历史记忆的延续
琼州作为海南历史上的重要行政中心,其名称承载了数百年的行政管理、文化交流与地理认知,成为海南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
三、总结
海南简称“琼”源于唐代设立的琼州府及其行政中心琼山,因山得名并逐渐演变为整个海南的代称。这一简称贯穿了海南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历程,成为其地理文化的重要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