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哲罗鲑、长江鲟、胭脂鱼等
四川省二级保护鱼类主要包括以下类别,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典型二级保护鱼类
-
川陕哲罗鲑(虎嘉鱼)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鲑科哲罗鲑属,因第四纪冰川活动形成独立物种,现存数量极少,生存环境受威胁。
-
长江鲟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鲟科,曾因过度捕捞和生态环境破坏面临灭绝风险。2019年四川启动长江鲟放流工程,恢复其野生种群。
-
胭脂鱼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鮠科,因过度捕捞和栖息地破坏数量锐减。四川通过人工繁殖和放流活动努力恢复其种群。
-
细鳞裂腹鱼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裂腹鱼属,曾因水利工程影响栖息地而濒危。2024年监测显示其数量有所回升。
-
岩原鲤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鲤科,分布于四川等地,因水利设施阻隔导致分布范围缩小。
-
四川白甲鱼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鲉科,曾因过度捕捞和生态环境变化消失于本地水域,近年通过保护措施重新出现。
二、其他受保护的鱼类
-
西昌白鱼 :曾几乎消失,2024年监测恢复,属省级保护鱼类。
-
长吻鮠 :重要经济鱼类,属鮠科,2019年放流活动涉及该物种。
三、保护现状与措施
四川省通过建立生态屏障、开展人工繁殖与放流、打击非法捕捞等措施,努力改善鱼类生存环境。例如:
-
2011年启动岷江生态屏障建设,保护鱼类栖息地;
-
2019-2024年连续五年实施长江鲟放流工程,累计放流苗种超4.77万尾;
-
2024年攀枝花监测到西昌白鱼等珍稀鱼类,显示保护成效。
四、数据参考
以上信息综合自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局等官方渠道,数据截至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