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金快速定量检测的原理主要基于胶体金颗粒的特性及其与目标物质的相互作用。以下是该原理的详细解释:
- 胶体金颗粒的特性 :
-
胶体金是一种纳米级金颗粒,通常直径在10-200纳米之间。
-
胶体金颗粒具有稳定分散性,其表面可以修饰不同的功能性分子。
-
在弱碱环境下,胶体金颗粒表面带负电荷,可以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形成牢固的结合。
-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
-
胶体金快速定量检测试纸条通常利用胶体金标记技术和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
当样本中存在待检测物质(如新冠病毒抗体)时,会形成肉眼可见的显色反应。
-
胶体金标记的抗体一端与待测物质结合,另一端则与检测线上的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胶体金复合物,导致颜色变化。
- 层析技术 :
-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利用层析技术,将样品中的目标物质与胶体金标记的抗体结合,并通过层析膜的毛细作用移动。
-
检测线(T线)固定有与目标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用于捕获并聚集胶体金标记的复合物,形成可见的红色条带。
-
质控线(C线)固定有与胶体金标记抗体结合的抗体,用于验证试纸条的有效性。
- 结果检测 :
-
通过观察检测线和质控线的显色情况,可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目标抗原以及试纸条是否有效。
-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能快速得出结果。
胶体金快速定量检测的原理是利用胶体金颗粒的特定性质和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结合层析技术,通过颜色变化来快速、定量地检测目标物质。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直观、特异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