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惠民保停售的核心原因是参保率下滑、赔付压力过大及政策调整导致的商业可持续性不足,具体表现为老年群体退保引发的恶性循环、监管要求养老险公司退出短期健康险业务,以及地方政府推动多款产品合并运营的市场优化措施。
-
参保率与续保率持续走低
惠民保的普惠性质吸引大量高风险群体(如老年人、既往症患者),但健康体参保意愿低导致赔付率飙升。部分项目年续保流失率达20%-30%,西南某市赔付率甚至超110%,保险公司长期亏损后选择退出。 -
政策监管与业务调整
2023年国家禁止养老险公司经营短期健康险,平安、泰康等头部机构被迫退出惠民保业务。湖北省推动区域产品整合(如“安徽惠民保”模式),武汉原有分散的地方性产品被省级统筹替代,进一步压缩市场空间。 -
产品设计缺陷与市场淘汰
高免赔额(如1.8万元)和有限报销比例(医保外仅60%)削弱用户体验,年轻群体认为“小病用不上,大病不够用”。部分用户转向保证续保的百万医疗险,加速了惠民保客群结构恶化,形成“涨价—退保—停售”的死亡螺旋。
总结:武汉惠民保的停售是市场自我净化的结果,未来普惠保险需平衡价格与保障深度,或通过家庭账户、分层定价等机制提升可持续性。消费者可关注省级统筹产品(如“福汉康”)作为替代,但长期保障仍需搭配商业医疗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