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得名源于“天河注水”的传说,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设天水郡时正式定名,同时与秦文化、汉水源头及古代祭祀传统密切相关,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
“天河注水”传说
相传汉武帝时期,当地突现天降暴雨形成湖泊,湖水“冬夏无增减”,被视为天河之水注入人间,故得名“天水”。这一传说被《水经注》等古籍记载,成为最广为流传的得名缘由。 -
秦文化与早期行政
天水是秦人发祥地,秦非子曾在此为周王室牧马受封。公元前688年,秦武公设立中国最早的县治邽县、冀县,奠定了天水的历史地位。秦统一后,此地与“水德”信仰结合,可能通过祭祀活动强化“天水”概念。 -
汉水源头与地理关联
学者考证,“天水”一名或源于先秦时期对汉水(西汉水)源头的称呼。秦人将发源于此的河流与天上银河(天汉)对应,形成“天汉源头”的命名逻辑,后演变为“天水”。 -
考古与祭祀遗址佐证
礼县四角坪遗址出土的秦代祭祀建筑群,核心区域存在蓄水、导水设施,推测为秦人祭祀“天水”的场所,印证了地名与早期水崇拜的关联。 -
汉武帝正式建制
西汉元鼎三年,朝廷析置天水郡,治所初设平襄(今通渭),后迁至上邽(今天水市区)。郡名沿用既有的“天水”称谓,并因传说和地理特征进一步固化。
天水之名融合神话、历史与地理,既是浪漫传说的产物,也是秦汉文明演进的见证。如今,这座“陇上江南”仍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