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险恶,传说与死亡相关
玉门关被称为“鬼门关”的原因主要与地理位置、历史传说及文化象征相关,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地理位置因素
-
自然环境恶劣
玉门关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山北水南的“阴位”,地势险峻且荒凉,常年有毒瘴,是古代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经要道。这种环境本身就带有神秘和恐怖色彩,为“鬼门关”的形成提供了自然基础。
-
军事防御功能
作为古代军事关隘,玉门关承担着防御外敌的重要作用。其线性分布的防御体系(含小方盘城、大方盘城、烽燧等)和长达45公里的墙体,见证了无数战争与牺牲,进一步强化了其“死亡之门”的意象。
二、历史传说与文化象征
-
汉武帝时期的封印传说
据传汉武帝为驱邪避灾,命方士将妖鬼封印于玉门关外,并派精兵守护。这一传说与“出关一步血流干”的说法结合,使玉门关成为妖魔鬼怪的象征。
-
改名“玉门关”的文化策略
汉朝政府认为“鬼门关”名称过于阴森,便以“玉能驱邪”的传说为依托,将关隘更名为“玉门关”,既提升了关隘的“正能量”,也体现了古人对“品牌包装”的智慧。
三、文学与历史的交融
-
王之涣的诗意强化
王之涣的《凉州词》中“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使玉门关的孤寂与荒凉成为文学意象的典型代表,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鬼门关”的认知。
-
多名称并存的现象
由于历史记载的差异,玉门关早期被称为“阴关”或“鬼门关”,后因文化重塑更名为“玉门关”。这种名称演变反映了不同时期对关隘认知的转变。
玉门关被称为“鬼门关”是自然环境、历史事件与文化象征共同作用的结果,既体现了其作为军事要塞的悲壮性,也蕴含了古人对神秘力量的想象与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