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的养老保险体系主要分为 基本养老保险 和 个人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 两大类,具体区别如下:
一、基本养老保险
-
定义与性质
基本养老保险是强制性的社会保障制度,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属于国家兜底性保障。
-
缴费主体与比例
-
单位缴费 :通常为职工工资总额的20%(含工龄工资、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
-
个人缴费 :按缴费基数的8%计入个人账户,部分地区可能包含3%的税收优惠。
-
-
待遇构成
包含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并实现资产积累。
-
覆盖范围
覆盖城镇职工及城乡居民(灵活就业人员),2025年预计参保率将达95%。
二、个人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
-
定义与性质
属于自愿性储蓄性养老保险,由个人或单位自主选择购买,属于第三支柱。
-
缴费方式与标准
-
缴费主体 :仅限个人,灵活就业人员可参加;
-
缴费金额 :每年不超过12000元,可按月、分次或年度缴纳,缴费时抵扣3%个税。
-
-
产品类型与收益
提供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选择,收益与风险挂钩,收益可能高于普通存款但波动较大。
-
税收优惠
个人缴费部分可享受3%的税收递延优惠。
三、其他补充说明
-
企业年金/职业年金 :属于第二支柱,由企业自主建立,覆盖范围有限(约7%),主要用于补充基本养老保险的不足;
-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覆盖未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缴费标准较低且无企业补贴。
总结
基本养老保险提供基础保障,个人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则通过市场化产品实现补充。建议根据经济状况和养老需求,合理配置两者,以提升整体养老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