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异地报销新规主要涉及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省内异地就医政策调整及新农合异地报销等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一、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
覆盖范围扩大
2024年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病种增至10种(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等),覆盖比例超90%;全国联网定点医药机构数量达64.40万家,较上年增加9.36万家。
-
备案管理优化
-
跨省长期居住、异地转诊、临时外出就医等情形均需备案,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等渠道办理,实现“零材料、零审核”。
-
紧急就医(如急诊抢救)无需备案,但报销比例可能降低20%。
-
-
结算流程简化
- 出院时直接结算门诊/住院费用,参保人仅需支付自付部分,减少二次报销流程。
二、省内异地就医政策调整
-
结算范围扩展
截至2024年底,全国30个省份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包括退休人员异地安置、转诊人员等。
-
报销比例优化
-
居民门诊统筹年度支付限额提高至300元,取消单日50元起付限制。
-
职工生育保险待遇在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无需备案。
-
-
特殊群体保障
- 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可双向享受门诊统筹待遇;临时外出就医人员无需备案即可直接结算。
三、新农合异地报销政策
-
直接结算范围
跨省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可出院时直接结算,门诊费用不纳入报销范围。
-
报销比例调整
-
跨省住院报销比例约为30%-40%,比普通门诊比例降低10%。
-
需提前办理转诊证明,未转诊的报销比例再降低10%。
-
-
不报销情形
门诊就诊、第三方责任伤害、医保目录外费用等不适用于直接结算。
四、其他注意事项
-
就医地选择 :报销范围以就医地政策为准,但报销比例按参保地标准执行。
-
材料要求 :未直接结算的费用需提供发票、诊断证明等材料,回参保地报销。
-
系统操作 :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或各地医保渠道办理备案和查询。
以上政策旨在简化异地就医流程,降低参保人员自付成本,建议参保人员根据自身情况及时办理备案并了解当地具体待遇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