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作为台风频繁登陆的省份,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台风影响尤为显著。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风暴潮、农业损失及交通受阻是主要危害,同时可能引发海岸侵蚀、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但科学预警和防灾体系有效降低了灾害风险。
台风过境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可达12级以上,导致树木折断、房屋损毁,甚至掀翻车辆。沿海地区常出现10米以上的风暴潮,叠加天文大潮时海水倒灌,淹没低洼区域。2020年台风“浪卡”就曾引发海口市区严重内涝。农业方面,海南的橡胶、香蕉、芒果等经济作物易受强风摧折,2021年台风“圆规”造成文昌瓜菜大棚90%损毁。交通系统在台风期间全面承压,美兰、凤凰机场年均因台风取消航班超200架次,琼州海峡轮渡停航直接影响岛内外物资运输。
台风带来的持续强降雨可能诱发山洪与泥石流,中部山区地质脆弱带需重点防范。海岸线受海浪冲刷导致沙滩退化,三亚部分海湾近年因台风侵蚀缩减30米以上。不过,海南已建成覆盖全省的台风预警系统,提前72小时发布路径预测,全省布局1247个应急避难场所,港口防风锚地可同时停泊千艘渔船。居民房屋逐步推广抗风钢结构,重要农业基地配备可拆卸式防风网,最大程度降低损失。
台风是海南无法回避的自然现象,但其破坏力随科技进步逐步可控。关注气象部门实时预警、加固门窗、储备物资仍是个人避险的核心措施。随着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及生态护岸工程实施,海南正构建更立体的台风防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