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得名于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取自《易经·乾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寓意“邦宁国泰,长治久安”。这一命名既承载了古代哲学智慧,也体现了对地域安定繁荣的期许。
-
《易经》的文化渊源
宁国之名直接引用《易经》卦辞,反映了中国古代以经典文献为地方命名的传统。这种命名方式兼具文化深度与政治象征,强调“万国安宁”的治理理想。 -
历史建制的延续性
自东汉设县以来,“宁国”作为地名沿用1800余年,历经三国、唐宋、明清等朝代,虽行政区划多次调整,但名称始终未变。1997年撤县设市时仍保留“宁国”二字,凸显其历史厚重感。 -
地理与战略地位的呼应
宁国地处皖浙咽喉,自古为兵家要冲。命名中的“宁”字暗含对边疆稳定的诉求,与其“皖南山区之门户”的区位特点相契合。 -
现代发展的精神内核
当代宁国以“开放包容、敢为人先”为城市精神,名称中的“国”字象征对家国情怀的传承,与当地经济强县(如全国百强县)的实践形成古今呼应。
从《易经》的哲思到现代城市的活力,“宁国”二字既是历史的沉淀,也是未来的期许。这一名称生动诠释了中华文化中地名与人文精神的深度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