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涨潮的时间受月球引潮力影响,呈现周期性变化,具体特点如下:
一、涨潮时间的基本规律
-
半日潮型为主
多数地区(如我国渤海、东海、黄海)为半日潮型,一个太阴日(约24小时50分钟)内出现 两次高潮 和 两次低潮 ,且前后两次高潮的潮差与时间间隔基本相等,涨潮和落潮各持续约 6小时12.5分钟 。
-
全日潮型与混合潮型
-
全日潮型地区(如南海汕头、渤海秦皇岛)一个太阴日仅出现 一次高潮 和一次低潮。
-
混合潮型地区(如我国南海榆林港)则可能在一月内出现 两次高潮 或 一次高潮 ,潮差变化较大。
-
二、每日涨潮时间的变化
-
每天推迟48分钟 :由于地球自转,每天涨潮时间比前一天推迟约48分钟。
-
农历月的影响 :初一、十五的涨潮时间相对固定(如早上6:00和18:00),但具体时刻需结合天文计算。
三、实际应用中的时间参考
-
潮汐预报 :精确时间需参考国家海事局等机构发布的潮汐预报,不同地区可能存在15分钟左右的误差。
-
日常活动 :渔民出海等实际活动通常以12小时为周期规划,例如初一、十五的早潮约持续1.5小时。
四、特殊说明
-
大潮与小潮 :当太阳、月球同升同落(朔望月)时出现大潮,潮差显著;当太阳、月球垂直时(上弦月/下弦月)出现小潮,潮差较小。
-
地区差异 :同一农历日不同地点的涨潮时间可能相差30分钟以上,需结合地理位置分析。
大海涨潮时间以半日潮型为主,持续约6小时,具体时刻受天文因素和地理位置共同影响,实际应用中需结合预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