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过敏是免疫系统对特定食物蛋白质的异常反应,轻则引发皮肤瘙痒、腹泻,重则导致呼吸困难甚至休克。 全球约4%-8%人群受其困扰,儿童发病率更高,常见过敏原包括牛奶、鸡蛋、花生等八大类,90%以上的过敏反应由它们引发。
1. 核心机制
当过敏体质者摄入致敏食物(如花生中的蛋白质),免疫系统误判其为“敌人”,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引发皮肤、消化、呼吸等多系统症状。IgE介导的过敏反应最快可在几分钟内发作,非IgE介导型可能延迟数小时至数天。
2. 典型症状
- 皮肤:荨麻疹、湿疹、口唇肿胀;
- 消化系统:呕吐、腹痛、便血;
- 呼吸系统:鼻塞、喉头水肿、窒息;
- 全身反应:过敏性休克(血压骤降、意识模糊)。
3. 高危人群与诱因
婴幼儿因肠道屏障未完善更易过敏,遗传因素使有家族史者风险倍增。环境因素(如过早引入辅食)或交叉污染(如共用含花生残渣的餐具)也可能触发。
4. 管理与急救
确诊需结合皮肤点刺试验或食物激发试验。严格避食过敏原是关键,严重者需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笔。日常需仔细阅读食品标签,外出就餐主动告知过敏史。
若出现疑似症状,立即就医并记录饮食史。多数儿童随年龄增长可能耐受牛奶、鸡蛋等过敏原,但花生、坚果过敏常持续终身,需长期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