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过敏是一种免疫系统对特定食物中的蛋白质等成分产生异常反应的疾病,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呕吐、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一、典型症状
- 皮肤症状:瘙痒、红肿、荨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
- 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泻、胃食管反流、血便、腹痛。
- 呼吸道症状:流涕、咳嗽、哮喘、喉头水肿、呼吸困难。
- 全身性症状:过敏性休克、头痛、眩晕。
二、成因
- IgE介导:首次接触过敏原后,体内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再次接触时引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炎症反应。
- 非IgE介导:如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炎症反应缓慢,常呈慢性化。
三、预防措施
- 避免过敏原:严格禁食已知的过敏食物,并警惕食品标签上的成分。
- 母乳喂养: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可降低婴儿期过敏风险。
- 均衡饮食:补充维生素C,增强机体免疫力。
四、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轻症可用抗组胺药缓解症状,重症需注射肾上腺素。
- 免疫疗法: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增加过敏原暴露量,提高耐受性。
- 饮食管理:寻找替代食物,确保营养均衡。
总结
食物过敏可能危及健康,需通过避免过敏原、合理治疗和科学预防来管理。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就医,明确过敏原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