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绀(又称发绀)是皮肤或黏膜因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异常增多而呈现青紫色的现象,而血缺氧则是组织细胞因供氧不足或利用障碍导致的代谢异常。两者密切相关但不等同:紫绀常是缺氧的典型表现,但并非所有缺氧都会出现紫绀,反之亦然。
-
紫绀的核心机制
当毛细血管中还原血红蛋白浓度超过50g/L时,皮肤较薄的部位(如口唇、甲床)会呈现青紫色。紫绀分为中心性(全身性,如心肺疾病)和周围性(局部性,如寒冷或循环障碍),还可能由异常血红蛋白(如高铁血红蛋白)引起。 -
血缺氧的四大类型
- 低张性缺氧:吸入氧不足(如高原反应)或呼吸系统疾病导致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 血液性缺氧:血红蛋白数量减少(贫血)或功能异常(如一氧化碳中毒)。
- 循环性缺氧:心力衰竭或血管阻塞导致血流灌注不足。
- 组织性缺氧:细胞利用氧障碍(如氰化物中毒)。
-
两者的关联与差异
紫绀多见于慢性低张性缺氧或血液性缺氧(如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但贫血患者可能严重缺氧而无紫绀,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可能无缺氧却出现紫绀。
提示:若出现突发紫绀伴呼吸困难或意识障碍,需立即就医;慢性紫绀可能与心肺疾病相关,应通过血氧检测、影像学等明确病因。日常需避免接触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并关注基础疾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