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耳流脓是耳部疾病的常见症状,多由感染、炎症或外伤引发,需警惕中耳炎、外耳道炎或鼓膜穿孔等潜在问题。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掏耳、规范用药是治疗关键,拖延可能引发听力损伤或颅内感染风险。
-
病因与常见疾病
双耳流脓常见于细菌或真菌感染。急性中耳炎因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积液感染化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多由反复感染未愈,伴随鼓膜穿孔;外耳道炎则因潮湿环境或不当掏耳引发皮肤破损感染。头部外伤、异物入耳或过敏反应也可能导致脓液渗出。 -
症状识别与诊断依据
脓液性状可辅助判断病因:黄色黏稠脓液多提示细菌感染;稀薄带血丝可能为真菌性或外伤性;伴随耳痛、耳鸣、听力下降或发热需考虑中耳炎急性发作。临床通过耳镜观察鼓膜状态、脓液培养及影像学检查(如CT)明确病变范围。 -
规范治疗与家庭护理
- 药物治疗: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真菌感染需联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严重感染需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
- 局部清洁:医生指导下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冲洗外耳道,避免棉签深入擦拭加重损伤。
- 手术干预:鼓膜修补术适用于长期穿孔者,胆脂瘤型中耳炎需病灶清除术。
-
预防与日常注意事项
保持耳道干燥,游泳后及时排净积水;避免频繁掏耳或使用不洁工具;控制鼻炎、咽喉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减少咽鼓管逆行感染风险;儿童需定期筛查腺样体肥大问题。
若出现持续流脓、剧烈疼痛或眩晕,务必立即就诊。早期干预可有效避免并发症,保护听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