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医疗期最新规定明确,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可享受3-24个月不等的医疗期,具体时长根据实际工作年限计算,且治疗期间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同时用人单位不得在医疗期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以下从核心要点展开说明:
-
医疗期时长与计算方式
医疗期长短与职工累计工作年限挂钩:工龄10年以下最长6个月,10年以上可延长至24个月。具体执行中,医疗期3个月按6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6个月按12个月内累计计算,以此类推。例如,工龄5年的职工可享受6个月医疗期,期间分阶段休养。 -
工资待遇与社保权益
治疗期间,职工可领取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80%的病假工资,社保由用人单位正常缴纳。若医疗期满后无法返岗,经劳动能力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可办理病退手续,享受相应待遇;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合同未到期者,企业需另行安排岗位。 -
解雇保护与合同处理
医疗期内企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期满后若职工仍无法工作,需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支付代通知金后方可终止合同。特殊情况如职工严重违纪(如伪造病历),企业可依法解除劳动关系,但需承担举证责任。 -
申请流程与材料准备
职工需提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病历记录及病休建议书,通过企业HR部门提交申请。企业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审核确认,并以书面形式告知结果。对审核结果有异议者,可向当地劳动仲裁机构申诉。 -
维权途径与争议解决
若发生纠纷,职工可通过企业工会协调、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安徽省内推行“一站式”医疗期争议调解机制,部分地区支持线上提交证据材料,缩短处理周期至15个工作日。
建议职工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妥善保存医疗证明和沟通记录,必要时咨询专业法律援助,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用人单位应规范流程,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劳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