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爆发的咳嗽病毒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其传染性约为流感的2.5倍,且对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威胁最大。目前尚无特效药和疫苗,但可通过单克隆抗体预防重症,日常防护以非药物干预为主。
-
病毒特性与流行趋势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冬春季高发的呼吸道病原体,2025年3月下旬检出率显著上升,住院患儿中阳性占比超50%。其特点是感染细胞形成“合胞体”,易引发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且终身可能反复感染。 -
高危人群与重症信号
0-1岁婴儿感染后病情进展快,重症风险高,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发绀、脱水等症状;早产儿或基础疾病患儿更易住院。老年人症状常不典型,需警惕低热、咳喘及精神状态变化。 -
症状区分与鉴别
RSV感染以剧烈咳嗽、喘息为主,多伴中低烧,与流感(高热、肌肉酸痛)和普通感冒(轻微咳嗽)不同。若咳黄绿色脓痰或持续发热超72小时,需考虑合并细菌感染。 -
科学防护措施
- 日常预防: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人群密集场所;婴儿家庭需注意物品消毒,提倡母乳喂养。
- 医学干预:尼塞韦单克隆抗体可降低婴儿感染风险,适合流行季新生儿及0-1岁婴儿接种。
-
治疗与预后
目前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多数患者1-2周自愈。重症需及时就医,避免并发症如心肌炎或脑炎。中医辅助疗法(如艾灸、中药熏洗)可缓解症状,但需专业指导。
春季仍是RSV活跃期,家长和易感人群应加强防护,尤其关注婴幼儿异常症状。早识别、早干预是避免重症的关键,无需过度恐慌但需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