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导阻滞的处理需根据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不同措施,关键原则是:轻度阻滞可观察,重度需药物或起搏器干预,病因治疗是基础。以下是具体处理方法:
-
观察与监测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Ⅰ型及束支传导阻滞若无症状,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心电图即可。避免使用可能加重阻滞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 -
药物治疗
- 阿托品:适用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引起的阻滞,可短期改善传导。
- 异丙肾上腺素:用于紧急提高心率,但需谨慎使用,尤其避免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 激素治疗:心肌炎或心脏术后急性阻滞可短期使用地塞米松等抗炎药物。
-
起搏器治疗
- 临时起搏器:用于二度Ⅱ型、三度阻滞伴晕厥等危急情况,或作为病因治疗前的过渡。
- 永久起搏器:适用于不可逆的重度阻滞(如三度阻滞),尤其是希氏束以下病变或伴心力衰竭者,DDD型起搏器为首选。
-
病因与诱因管理
纠正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钾)、停用致阻滞药物(如洋地黄),治疗基础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炎)。生活方式上需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 -
射频消融与手术
少数因异常传导通路(如折返性心动过速)引起的阻滞可尝试射频消融;结构性心脏病(如瓣膜病变)需手术修复。
总结:传导阻滞的处理需个体化评估,及时识别危急情况(如晕厥、心率<40次/分)并就医。安装起搏器是严重病例的有效解决方案,但长期仍需定期随访和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