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导阻滞是指心脏传导系统的任何部位发生传导减慢或阻滞,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处理方法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处理方式:
- 一般治疗
- 休息与观察:对于无症状的轻度传导阻滞,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可定期进行心电图监测,观察病情变化。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 病因治疗:积极寻找并治疗原发疾病,如由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等引起的传导阻滞,应针对病因进行相应治疗。例如,冠心病患者可根据病情进行药物治疗(如抗心肌缺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电解质紊乱者需及时纠正电解质失衡。
- 药物治疗
- 提高心室率药物:对于有症状的心动过缓(如出现头晕、乏力、黑矇甚至晕厥等),可使用药物提高心室率,以改善症状。常用药物有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阿托品可用于治疗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致的房室传导阻滞,异丙肾上腺素可用于任何部位的房室传导阻滞,但这些药物只能作为临时应急处理,长期使用可能会有副作用。
- 其他药物:根据具体病情,可能需要使用一些药物来治疗伴随的症状或预防并发症。如伴有心力衰竭时,可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ARB)、β 受体阻滞剂等改善心功能。
- 手术治疗
-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对于严重的传导阻滞,如二度 Ⅱ 型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明显症状或血流动力学障碍者,通常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起搏器可以按照设定的频率发放电脉冲,刺激心脏收缩,保证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因心动过缓导致的不良事件风险。
- 射频消融术:在某些情况下,如由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等引起的传导异常,可考虑射频消融术。通过射频电流破坏心脏内的异常传导通路或病灶,从而达到根治心律失常的目的。但该方法一般不用于单纯的传导阻滞治疗,而是针对引起传导异常的特定心律失常。
传导阻滞的处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并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