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搐可能是由多种疾病或生理异常引起的症状,常见病因包括癫痫、高热惊厥、低钙血症、脑部疾病(如感染、外伤、肿瘤)以及代谢障碍等。 其表现从局部肌肉抽动到全身强直性痉挛不等,严重时可伴随意识丧失,需根据具体病因及时干预。
-
癫痫:典型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全身强直阵挛性抽搐,发作后常有短暂意识模糊。癫痫是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需长期药物控制。
-
高热惊厥:多见于儿童,由急性感染引发高热时出现全身性抽搐,通常短暂且预后良好,但需排除颅内感染等严重病因。
-
代谢紊乱:低钙血症、低血糖等可导致手足搐搦或全身痉挛。例如低钙血症会引发“助产士手”特征性表现,需及时纠正电解质失衡。
-
脑部疾病:脑炎、脑膜炎、脑血管意外或肿瘤等可直接刺激神经引发抽搐,常伴随头痛、呕吐或脑膜刺激征,需影像学检查确诊。
-
中毒或药物反应:酒精、重金属中毒或突然停用抗癫痫药可能导致肌肉异常收缩,病史采集对诊断至关重要。
-
心理因素:癔症性抽搐多为情绪应激诱发,动作夸张且无意识障碍,需与器质性疾病鉴别。
若遇突发抽搐,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受伤,并尽快就医排查病因。长期或反复发作者需完善脑电图、血液生化及影像学检查,针对性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