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救措施
-
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除口鼻分泌物和异物,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进行吸痰或气管插管。对于昏迷患者,需调整头部姿势以开放气道。 -
氧疗支持
- Ⅰ型呼吸衰竭(缺氧为主):采用高流量吸氧(如6-8L/min)快速纠正缺氧。
- Ⅱ型呼吸衰竭(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需低流量(1-2L/min)、低浓度持续吸氧,避免抑制呼吸中枢。
可通过鼻导管、面罩或文丘里面罩精准控制氧浓度。
-
机械通气
若吸氧无效,需及时进行无创通气(如BiPAP呼吸机)或有创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改善通气和氧合。 -
药物辅助
- 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沙丁胺醇等缓解痉挛。
- 糖皮质激素:用于重症患者减轻炎症反应。
- 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日常护理与康复
-
呼吸训练
- 腹式呼吸法:用鼻缓慢吸气,腹部鼓起;用嘴缓慢呼气,腹部内收,每日练习以增强膈肌功能。
- 借助呼吸训练器:通过吹气锻炼肺功能,逐步增加训练强度。
-
家庭氧疗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需长期低流量吸氧,每日至少15小时,监测血氧饱和度(目标≥90%)。 -
环境管理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过敏原。
- 调节湿度至40%-60%,避免呼吸道干燥刺激。
-
饮食与运动
- 饮食: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粥、汤),避免干硬食物引发气促。
- 运动:根据耐受度进行散步、呼吸操等低强度活动,循序渐进。
-
心理支持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加重呼吸困难,家属可陪伴进行放松训练(如听舒缓音乐)。
三、注意事项
- 及时就医:突发意识障碍、呼吸频率异常(成人>30次/分或<12次/分)需立即送医。
- 病因治疗:如抗感染、利尿减轻肺水肿等,需针对原发病治疗。
- 避免诱因:戒烟酒、远离花粉/烟雾,防止病情反复。
通过上述综合措施,可有效改善呼吸功能并促进恢复。具体治疗方案需由医生根据病情评估后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