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法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规定,工作津贴和生活津贴的发放方式存在明确要求。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工资构成与津贴性质
事业单位工资由 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 四部分构成:
-
基本工资 :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等固定部分;
-
津贴 :如岗位津贴、工作津贴等,属于工资的组成部分;
-
补贴 :如交通补贴、通讯补贴等,与岗位或工作条件相关;
-
奖金 :如绩效工资、年终奖等,与工作绩效挂钩。
二、工作津贴与生活津贴的归属
-
法律地位
工作津贴和生活津贴属于 津贴范畴 ,应计入职工的 应发工资 中,而非直接纳入绩效工资。
-
与绩效工资的区别
绩效工资由 基础性绩效工资 和 奖励性绩效工资 组成,主要反映地区经济水平、岗位价值及个人绩效,与津贴的发放机制不同。
三、60%比例发放的违法性
-
违规操作 :若单位将工作津贴和生活津贴的60%作为绩效工资发放,属于 工资发放结构违规 ,可能违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及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相关规定。
-
法律后果 :此类行为可能导致职工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或引发劳动争议,单位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建议与解决方案
-
核实政策 :建议职工查阅单位的人事文件或咨询人事部门,确认津贴发放依据及比例是否符合2017年工资制度改革规定。
-
收集证据 :若单位存在违规行为,可收集工资条、绩效考核记录等材料,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或申请劳动仲裁。
-
法律咨询 :可咨询专业律师,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要求单位补发违规发放的津贴。
单位将工作津贴和生活津贴的60%作为绩效工资发放,既不符合工资构成规定,也可能引发法律风险,建议通过合法途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