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眩晕是指因纵轴范围位置变化,如起床、躺下、翻身等引起的眩晕。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情况:
症状表现
- 眩晕:反复于改变体位时出现,如床上转身、躺下、坐起等,可感觉周围物体在旋转、自身有头重脚轻或漂浮感。
- 眼震:部分患者会出现眼球震颤,眼震方向和持续时间因病因不同有所差异。
- 其他症状:还可能伴有耳鸣、听力下降、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以及站立、步态不稳的情况。
常见原因
- 耳部疾病:如耳石症,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耳石脱落后,头部运动到特定位置,耳石会刺激内耳感受器,引发眩晕;梅尼埃病也可导致,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除眩晕外,还有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闷胀感等症状。
- 脑血管疾病:后循环缺血是常见原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椎 - 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小脑等部位供血不足,可出现眩晕,还可能伴有视力受损、共济失调等症状;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也会因局部血管病变影响供血而引发体位性眩晕。
- 颈部疾病:颈椎病患者,颈椎退变、颈肌病变等可能压迫椎动脉,或刺激颈交感神经丛引起椎动脉痉挛,导致内耳循环障碍,在头颈部屈伸和转动时诱发眩晕。
- 其他因素:如偏头痛性眩晕,40% - 70%的患者有位置性眩晕,由头部运动或运动的视觉场景引发,还伴有闪光、暗点、恐声、畏光等偏头痛症状;周围前庭阵发症,是脑神经 Ⅷ 的神经 - 血管交叉压迫综合征,有短暂性及经常发作的旋转性或来回眩晕,与特殊头位有关;位置性低血压也可在体位改变时,因血压调整不及时,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眩晕。
诊断与检查
医生通常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来诊断。检查项目包括变位性眼震试验、滚转试验等体格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以及 CT、磁共振成像、PET - CT 等影像学检查,还有纯音测听、耳蜗电图、耳声发射、眼震电图、前庭功能试验等耳部及前庭功能检查。
治疗原则
主要是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例如,耳石症可通过复位治疗;梅尼埃病采用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内耳微循环、解除迷路积水的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颈椎病可进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或手术减压等;对于脑血管疾病,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等。